首先來說蘇州二胡,琴聲形成風格大約受該地方的戲曲、民謠、方言腔調等等所影響,這些元素總和即所謂文化。

崑曲是戲曲中具代表風格劇種,崑曲已有數百年歷史發展,曲藝唱腔,風格纏綿婉轉,如石磨中的流水一般細膩,故又有「水磨腔」之雅稱。

蘇州二胡以音質集中,委婉曲折見長。

P6259907.JPG

上海是中國最早與西方文化接觸的城市,清末民初即有西方列強租界,免不了影響了文化,溶入較多西方元素,是故上海二胡鼻音腔較少,較傾向清晰明亮。

如以齊奏而言上海琴較為有利,蘇州琴在獨奏及表現傳統曲目或流行小調則較為突出。

在製作上蘇州琴筒壁略厚,腰身幅度略大,琴筒椎度也微微略大。

在蒙皮時,當琴皮基本振動頻率不變前提下,琴筒內開口直徑略大,可創造較為明亮音色,這樣安排傾向上海琴風格

琴皮振動時六角琴面兩側,工作份量略多,琴筒基本響應頻率在聲音頻譜比重多一些,傾向蘇州琴風格。<註1>

地方的戲曲、民謠、方言腔調等等所影響,形成的文化,如板胡音色明亮、高亢,板胡流行於我國的東北、華北和西北各地。

聽一曲山西民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oOc55MqciY

                 www.youtube.com/watch?v=6ftNeURmq2w

是不是很接近板胡音色

從媽媽的味道講起

每個人成長過程,媽媽料理是最熟悉味道,鄰家,同學的媽媽,也都有著出色料理,在相同食材菜餚調理,即使蒙著眼,一入口就知道,是否自己媽媽親手做。

一位製琴者生產琴,除了控制品質,特色之外,也會有個人風格,這風格不一定是刻意的,而是自然而然形成。

蘇州有崑曲,附近有紹興戲,越劇,黃梅戲,戲曲文化豐富,在此豐盛文化薰陶,曲藝伴奏所需胡琴,自然融入戲曲韻味,加上當地人文口音,成就蘇州音色二胡

上海是中國最早接觸西方文化地區,也是流行歌曲發源,民初夜上海即是繁華都市,當時歌舞廳樂隊樂手來自俄羅斯,菲律賓,因此上海音色感染西樂風采,音調較為明亮,即謂 上海音色。

每種音色不單是高亢或柔美,就可以概括,上海琴也可以蒙鬆些柔美,蘇州琴也可以蒙緊點,跟鶯聲媲美。

形容音色詞句,有顏色,有用溫度,有用輕重,就像人語言一開口就有台灣口音北方口音等等。

琴除了音色,操控性也至關重要,對於愛好者要輕拉讓弓容易咬的住弦,對於高手要耐操頂的住手底功。

當然每個製琴人,也會有個人風格,這些融合而成就一把胡,胡解語,日人稱為療癒的聲音,聲如蝴蝶翩翩飛,韻似碧湖潮波聲。

註1 : 琴皮振動時六角琴面兩側,工作份量略多,琴筒基本響應頻率在聲音頻譜比重多一些,傾向蘇州琴風格。

除了製作者製作時特別安排以外,使用者把琴碼略往下移也可達到使琴皮振動時六角琴面兩側,工作份量略多

扁八或扁六角多見於二泉琴,就是增加左右側琴皮發音份量,人的聽覺<厚>是一個抽象名詞,低頻泛音增強或消失較慢都能提供較厚重聽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楊正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