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來源: 胡琴大搜索 白兆雲 - 晉胡

胡琴大世界让你认识更多的胡琴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t411g7Hn?from=search&seid=1813430794245044480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EyukMA5WbI&list=PL152900731B3626B7

晉胡發展的歷史與現狀略述

2016-08-01 發表|來源:中國晉劇藝術網|作者:劉朝 董琳

晉胡,又稱呼胡、胡蘆子,弓絃樂器,是晉劇文場中的主奏樂器。作為我國弓弦類樂器家族中的一員,它同樣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演變過程,進而逐步確立了它在晉劇中的地位,成為深受廣大晉劇愛好者喜愛的樂器。

晉胡的歷史與發展

有關弓絃樂器的起源問題,近年來在廣大考古工作者、音樂工作者互相協作,共同努力下,通過多角度、全方位的深入調查研究、探討認為:中國先秦所獨有的擊絃樂器築,在演變過程中不斷完善派生出軋箏、奚琴。奚琴的進一步發展嬗變出胡琴類弓絃樂器。這一觀點的闡發是弓絃樂器流行於隋唐觀點的新進展,是弓絃樂器起源研究的突破。胡琴類弓絃樂器,在其演變過程中,一方面由於受地域、生態環境、製作材料、經濟活動、風俗習慣、文化傳播等多方面的影響,另一方面由於地方戲曲,梆子腔等劇種的興起、發展,因而派生出形制不同的諸多弓絃樂器,形成了自己的體系。

板胡作為胡琴類弓絃樂器的後代,在民間不斷流行、演化並繁衍成一系列形制、大小稍有差異的板胡類樂器,並在梆子腔劇種中普遍運用,成為主奏樂器,晉胡就是其中的一種。如上所述,筆者認為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晉胡這一板胡類弓絃樂器,它的歷史發展、演變軌跡為:由古老的弓絃樂器築→奚琴→胡琴→板胡→晉胡,不斷演變、發展並派生出來的一件音樂表現力較強,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拉絃樂器。它在清代時隨梆子腔劇種興起,而後逐步被肯定。

晉胡與板胡之比較

晉胡、板胡均為梆子腔劇種的弓絃樂器,外形相似,音色各具特色,有關這兩件樂器的形制、音色的差異在劉樂升先生、吉吉吉等文章中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探討,除此之外,通過筆者觀察研究發現,它們在鳴響方式,弓子形制等方面有如下區別:

(1)鳴響方式不同:晉胡在演奏時需帶手帽,這是由於晉胡弦粗,張力強。手帽由兩層製成,裏層用不銹鋼或生鐵皮套好,外層再套一付皮革。它分別帶在左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上。手帽的作用是使此樂器發音清脆、嘹亮,獨具特色。板胡演奏時,不需帶手帽,手指直接觸弦。

(2)弓子形制不同:晉胡弓子由兩塊竹板粘在一起和馬尾做成,長約80cm,厚為0.6cm至1cm,弓杆中間稍彎。由於弓杆較寬、厚,故弓毛較多彈性小。板胡:弓子用竹竿、馬尾製成,長約70cm,弓杆中間較直,由於弓杆較細,馬尾較少彈性大。

(3)千金(中碼)的不同:晉胡:有骨制或銅制兩種,多用固定千金。板胡:用牛角或紅木削成,位置並不固定在一處,可根據樂曲的需要上、下移動。

總之,晉胡、板胡間存在著種種差異,形成了各自獨特的音色,它們在梆子腔不同劇種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晉胡在晉劇中的作用

晉胡用於晉劇的歷史雖不像它的發展、演變過程那麼漫長,但它在晉劇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晉劇百年史話》有這樣一段記載,生動客觀地記述了晉胡作為主奏樂器在晉劇中的作用:“而拉葫蘆子的也與演員密切合作,處處緊貼演員的唱腔,根據不同演員的嗓音條件、演唱風格,儘量保調托腔,為演員服務。”

眾所周知,凡弓弦類樂器都具有抒情性、擬人性強等特點,那麼晉劇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為什麼只選擇晉胡作為它的主奏樂器,而未選擇其他弓絃樂器如京胡、二胡呢?筆者認為這一問題的解釋將從另一側面證明它在晉劇中具有其他弓絃樂器無法取代的作用。

1.樂器的構造、材質不同。

京胡、二胡都屬皮面類弓絃樂器。京胡琴筒、琴杆為竹制,琴筒口蒙蛇皮,硬弓、琴體短小,發音清脆響亮、音色尖而高。二胡琴筒、琴杆均為木制,琴筒一端蒙蛇皮或蟒皮,另一端置雕花音窗、弓軟硬度適中,琴體較大。二胡比京胡大,聲音柔和,更接近人聲。晉胡屬板面類弓絃樂器,殼子(琴筒)用梆子外殼製成,粘一塊約0.4cm厚的桐木板,弓杆寬、粗。琴體大小與二胡近似。由於晉胡構造、材質所定,其聲音洪亮、清脆、極富音樂表現力,更適合表現晉劇音樂中塑造的不同人物形象,有效地發揮其伴奏唱腔的作用。

2.定調不同。

京胡、二胡、晉胡均用於不同聲腔的劇種,在為唱腔伴奏時定調各不相同。那麼屬一個派系的晉劇、蒲劇、北路梆子,由於在不同的地域流傳、興盛,並受其方言、歌唱方法等的影響,在定調方面也存在差異,主奏樂器各具特色。

晉劇:一般用G調,晉胡為主奏樂器。裏弦定音為e1,外弦定音為b1,用6-3弦演奏,演奏時不換把。

蒲劇:一般用bB或#G調,小殼板胡為主奏樂器。裏弦定音為g1,外弦定音為d2,用6-3弦演奏,演奏時換把。

北路梆子:一般用bB,偶有用C或A調,以板胡為主奏樂器。用6-3弦演奏,有時也用1-5弦演奏,演奏時換把。

以上我們談了有關定調的問題,對於晉劇為什麼使用晉胡,老藝人、晉胡演奏家劉柱先生認為:“是由於定調不同,所以晉劇中使用晉胡。”晉劇唱腔是以七聲調式為中心,近些年來晉劇音樂工作者雖然對晉劇音樂唱腔進行革新,並取得可喜成績,但仍圍繞著徵調式為中心進行發展變化。因為這個調沿襲多年,符合當地群眾語音、欣賞趣味,聽起來親切、悅耳,已形成欣賞晉劇藝術美的固定音響,加之定調時工字馬鑼與晉胡多年形成的關係,因此老藝人所談之言,有一定的道理。

3.地域、方言語音、欣賞習慣的不同。

音樂文化有其地域差異,它的形成有兩種主要因素:一是自然環境:二是社會環境。自然環境雖不是唯一成因,但對音樂文化的形成和發展起著重要的促進或限制作用,有什麼樣的自然環境就可能產生與之相適應的帶有濃郁地域特點的音樂文化形式。《漢書·地理志下》曰:“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剛柔緩急,音聲不同,系水土之風氣,故渭之風;……”此段概述了不同地域的音樂與各地習俗的關係。

一種地方戲的形成與地域、方言語音、欣賞習慣有著密切聯繫,其中樂器的使用也受其影響。從晉劇來看,晉劇流行於山西省晉中地區,當地方言特點柔軟而樸實,與山西其他地區方言形成明顯差異。晉劇唱腔以中音為主,它符合當地群眾的語音聲調。而晉胡有較大的靈活性和模仿能力,聲音渾厚、柔和樸實,接近人聲,因而使唱腔、樂器融為一體,自然和諧,符合當地人們審美要求,深受廣大群眾喜愛,其地位與作用日益顯著。劉文峰先生在談到中路梆子時認為“嘉慶年間,因受語言和當地民間藝術的影響,道光年間晉中出現了本地人組建的戲班”。

以上從幾個不同方面簡要談了關於晉劇中為什麼使用晉胡的情況,由於過去民間樂器的傳授方式均以口傳心授、沿襲繼承,留下文字較少,加之筆者手頭材料不足,水平有限,有關這一問題的深入探討還有待於今後的進一步考證。

晉胡的現狀

從晉劇形成至今近二百年來,隨著社會的進步,晉劇的唱腔樂器不斷革新,無論從演奏者的演奏技巧,還是晉胡樂器本身來講日趨成熟。特別是解放後,為豐富此樂器的表現力,不斷完善演奏技巧,更好地發揮它在晉劇中的作用,廣大音樂工作者、演奏家大膽改革,做了大量工作。

在著作、教材方面:《晉胡呼胡演奏法》,此書內容豐富,分兩個大部分,第一部分:晉胡概論與練習;第二部分:晉胡伴奏各類唱腔的練習。值得一提的是練習曲部分,分類有據,目的性強,同時附有文字注釋,練習提要。此外《晉劇音樂》《山西梆子音樂》《晉劇文場藝術》等都從不同側面對此樂器進行了一些介紹。

在樂器改革方面:廣大晉胡演奏者大膽嘗試,雖取得一定進展,但仍存在一些問題,這是事物發展過程中很難避免的,要發展就必須探索、嘗試。近日筆者在瞭解晉胡的現狀時又有新的發現:(1)演奏家將殼子底部增加上一小座(木制),上面加了小提琴使用的徵調,弦系在上面,這一小小的革新,使其定弦更為快捷、方便、準確。(2)在弓子的末端加了上馬尾箱與可調螺絲,形制近似小提琴弓的末端,從而使晉胡弓子具有調節功能。這兩項改革合理、實用,現已被晉胡演奏者普遍採用。可以斷言,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創造能力的不斷提高,更科學、更富於表現力,與劇中人物唱腔更加緊密聯繫的晉胡將展現於我們面前,這正是廣大晉劇音樂工作者、晉劇愛好者的期特。

結語

晉胡這一古老而又年輕的弓絃樂器,在未來的發展、完善過程中,仍需樂器製作者、演奏家、音樂家、音樂理論家等的共同努力,不斷創新完善。這裏作為一名音樂工作者,對晉胡的未來發展產生一些思考:(1)在總結前人改革樂器、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從理論上、演奏技術上仍需不斷完善、提高。如:引進、借鑒中國弓絃樂器,包括西洋弓絃樂器演奏技法及樂器改革的新經驗。(2)進一步豐富樂器的表現力,使其從伴奏樂器逐步過渡到獨具地方特色的獨奏樂器及室內樂家族中的一員,例如:使用活動千金,擴展音域方法……以上只是筆者個人仍不成熟的想法,還需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實踐,不斷印證。

文見《滄海》2007.4

資料來源 ; 山西戲劇網 http://www.chnjinju.com/html/news/2016/0801/5028.html

琴筒61.jpg  琴筒.jpg

胡.jpg

O1CN015mGf5z2Lu0eankcrY-169619751.jpg

手帽(指套)黃銅製外包裹 驢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楊正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