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水率變動跟朔型變化

22.8%含水率時

IMG_20230521_090235.jpg

IMG_20230521_085139.jpg

IMG_20230520_204341.jpg

IMG_20230521_085129.jpg

IMG_20230520_204221.jpg

套皮過程為何要數次,不光是套開蟒皮,另一項是朔型控制皮纖維分佈

10趴5.jpg

 

84371.jpg

過程中拆拆,重新繞繩是常有的事,調整脊椎線位置就是其中之一

上張圖,是否中心面皮部份會乾的比邊緣快,邊緣是緊貼琴筒,因此水份含量比正面高,換句話說 就是還會收縮

皮乾就收縮變緊,纖維緊縮造成變緊造成就是皮已套開的誤判。

背後纖維變白也只表示,套開到一定程度。完全套開是將纖維拉到完全伸展

敲擊法判別有許多要領,尤其在六角緊繃時或含水率低於8%時,有許多誤區盲區。

第二分音(未必是泛音)高於第一分音,皮含水率低於10%以下發生

譬如 含水率多寡.皮厚薄,六邊拉力除了很大落差外 怎麼敲都麻一樣

(去了解一下國樂排鼓調音要領吧~)

理解物理原理才不至於誤判

皮特性變化是製作二胡最難掌握部份,有心學做二胡要投資自己

皮特性變化還是有一定規律可循

看一小段影片

以數字型頻譜儀,會顯示 1.7K 也可能顯示2.1K 如用不同敲擊棒  顯示又完全不一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楊正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